勾引闺蜜的老公|辽宁老妓女叫床高潮|精东传媒vs天美传媒的特色|女友被别人玩得嗷嗷叫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醫院新聞

“草藥名醫”陳延昌:用大愛詮釋責任

發布時間:2017-10-10 瀏覽:8755次 來源:湖北省腫瘤醫院

這是一名有著60年黨齡,兢兢業業在中醫學領域辛勤耕耘了63個春秋的名老中醫,雖已88歲高齡,卻始終將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傳承發揚中華傳統醫學,并把自己一生都奉獻給病人。據統計從醫63年,經他診療的病患高達40余萬人次,63年里平均每天為40多位腫瘤患者望聞問切,運用中草藥幫助十余萬患者延續生命,他就是湖北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老專家、主任醫師陳延昌。

中醫泰斗 ?中西結合妙手治療癌瘤

不為良相,則為良醫。1928年出生的陳老,因目睹父親染肺結核無法醫治而痛苦早亡,從小就立志做一名治病救人的醫生。1946年他考取了湖北醫科大學(現武漢大學醫學部),完成了6年的西醫本科學業。畢業后被分配至荊州人民醫院,從事了4年的臨床內科工作,于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是陳老職業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他參加湖北中醫學院西醫學習中醫班,學習了三年的中醫系統理論,1958年畢業后分配至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中西醫結合病房從事臨床中西醫結合工作,陳老專業上完成了中西結合的轉變。

1964年成為陳老人身的第二個轉折點,他被調至湖北中醫附院腫瘤科,將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作為了自己今后為之奮斗終身的事業,他也成為我國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第一批開拓者。1973年,他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的號召,參與湖北省腫瘤醫院的籌建工作,并作為負責人籌建醫院中醫科,歷任中西醫結合科副主任、主任,并于1986年晉升為主任醫師,在他一手推動下,醫院的中西醫結合專業得到了迅猛發展,也形成了一整套中西醫結合理論體系。

同時,也在他的引領下,湖北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培養出陳煥朝、甘寧、李澤浩等一批知名的腫瘤治療專家,其中陳煥朝主任醫師還榮獲中國醫師獎,也成為享譽省內外的知名老中醫。中西醫結合科也先后被評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培育單位”“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

國醫圣手 ?經濟藥方延續患者生命

陳老之所以受到廣大腫瘤患者的歡迎,是因為他所開的藥80%以上都是中草藥,相對價格低廉經濟,一個療程千余元,醫保患者服用一年費用僅需幾千元,不會對患者造成過重的負擔,對晚期患者來說他的草藥方劑無疑是生命里的最后一米陽光。

他強調在現代醫學對腫瘤診斷的基礎上,進行中醫的辨證論治,提倡“扶正”與“祛邪”相結合,通過調節人的機體狀況來達到治病的效果。不僅在患者接受放化療時,中醫藥合并放、化療可以明顯減輕放、化療的毒性,增加放、化療的療效。同時,手術后的患者運用中藥,可通過維護人體內環境的平衡與穩定,利于患者康復,減少術后的復發轉移。對于一些晚期腫瘤,由于身體虛弱,不適于手術,也無法進行放、化療,通過應用中藥,可以控制腫瘤的發展,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的療效。

今年88歲楊冬升與陳老同年,1979年5月,53歲的楊東升被診斷為胃癌,在湖北省腫瘤醫院接受了胃癌手術,術后病理分期為Ⅲ期胃竇低分化腺癌,屬于中晚期胃癌,在完成醫院的治療方案之后,楊冬升連續服用了陳老的中草藥11年,現已存活36年,至今仍然健在。

2004年,楊冬升的女兒也不幸被診斷為胃癌,當時已78歲高齡的楊冬升安慰女兒:“不怕,這個世上沒有絕癥,你看湖北省腫瘤醫院治好了我的病,也一定會治好你的病”。在父親的鼓勵下,女兒來到了湖北省腫瘤醫院完成了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之后,也是連續服用陳老的中草藥,存活至今。

幾十年來,父女倆逢人就說:“湖北省腫瘤醫院和陳延昌老中醫是我們父女倆命中的貴人,上天派來的救命菩薩!”像楊冬升父女這樣的病人還有很多,大多都是最后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在長期服用陳老的中草藥之后,都獲得了良好的生存期,一部分病人甚至康復如初。用他們的話說“陳老就是他們的再生父母!”

發揚國學 ?一生研究無償奉獻社會

熟悉陳老的人都知道,他生活簡樸,沒有過多的愛好,也沒有特別的物質追求,唯一癡迷的是廢寢忘食的研究中草藥治療腫瘤的規律和方法,從醫63年他始終將發揚中華傳統醫學,利用相對廉價中草藥幫助更多的腫瘤患者延續生命作為他一生不懈的追求。

六十年代,陳老開始從事中醫治療腫瘤的臨床工作,那時幾乎所有的醫生都不愿從事腫瘤專業,因為覺得腫瘤治不好,當醫生沒有成就感。西醫尚且如此,中醫愿意治療腫瘤的就更少了,臨床上毫無經驗可以循,工作只能靠自己在實踐中一點一點的摸索。

陳老常說,世上只有“不知”之癥,沒有“不治”之癥。憑借著6年的西醫本科學歷和4年的西醫內科臨床經驗,他將西醫對腫瘤的診斷作為基礎,并以癌種分類找尋其中的治療規律。由于毫無經驗可以借鑒,只能通過每一個病人服藥以后的效果,不斷的調整藥方,效果好了保留,效果不佳就不斷調整。

直至2005年,整整花了四十余年,涉及十余萬病患,調整了數十萬次藥方,才慢慢摸索出中草藥治療腫瘤的規律,陳老在總結經驗和規律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創的,包括肺癌、胃癌、腸癌、肝癌等15個常見腫瘤的單病種中草藥方,在單病種藥方的基礎上,再根據腫瘤患者個體情況,增減方子的劑量和草藥的味數。

對于凝聚一生心血研究出來的單病種藥方,陳老沒有像傳統的中醫那樣,將其視為家傳秘方而密不外傳,他反而毫無保留把這些藥方傳給了科室年輕醫師,他說:“畢竟我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愿意將我一生摸索出來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一代,希望靠他們能夠不斷完善這些藥方,把中華傳統醫學發揚光大,幫助更多的腫瘤患者延減輕病痛和延長生命!”

一視同仁 ?不分貴賤真誠待病人

任何一次門診,陳老的診室外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這些人來自天南地北,許多病患為了能掛上陳老的號,凌晨一、兩點鐘來的排隊,為了能讓更多的患者看上病,已退休的陳老把工作進行了調整,增加了門診坐診時間,每周三個半天,兩個全天,如此高強度的門診工作陳老一干就是二十六年。陳老身邊工作人員說:“二十六年沒看過陳主任準時下過班,準點吃過飯。”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醫院考慮到陳老的身體問題,每天為他限30個號,可面對慕名而來的病人,陳老的字典里就沒有拒絕這個詞,在他的眼里:病人不分高低貴賤應一視同仁,每天工作結束的標準就是耐心、細致看完最后一個病人。醫院掛號室里最多的就是陳老為病人所批加號的條子,每天都要加上二十多個號,延長兩小時的門診時間。

對于陳老來說按時下班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很多時候都要工作到下午一點到兩點。為了能擠出更多時間給病人看病,陳老練就了半天門診不上廁所的“神功”,兜里總放著幾塊餅干或者一個面包,餓了就喝幾口白開水充饑,在他眼里病人的需求永遠是第一位。

在紐約東北部撒拉納克湖畔,美國著名醫生特魯多的墓志銘上記載著這樣一段話: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而這段話恰恰是對陳老一生的真實寫照,面對可能無法治愈的癌癥患者,陳老總能用自己的仁心仁術去安慰和幫助患者,讓他們感到溫暖和安全,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和增強信心,最終戰勝疾病,作為一名老黨員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大醫精誠”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