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1日楚天金報訊)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國內一家醫院攜手美國研究機構正在研制癌癥疫苗,未來的人類可能會像預防流感一樣,用疫苗來預防腫瘤的發生。癌癥疫苗的出現,是不是意味著人類在抗癌之戰中獲勝的日子為期不遠了? 記者采訪了湖北省腫瘤研究所研究員姚品芳,姚研究員從癌癥的本質分析,為我們展望了人類攻克癌癥可能出現的方向。
腫瘤由正常細胞變異而來
什么是腫瘤?姚品芳介紹,我們人體是由億萬個細胞組成的,它是人體構成的最小生命單位。在正常情況下,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按一定的方式或速度分裂和生長,進行新陳代謝。各種細胞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到一定時候,新細胞長出來,老的細胞凋謝死亡,維持身體正常生命功能。身體某器官或某部位,在外部或內部特殊因素長時間的作用下,正常的細胞出現了變異,出現無限制分裂增殖,快速生長,沒有控制的生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癌癥或者腫瘤。
宮頸癌疫苗的出現鼓舞人心
其實人類第一個預防腫瘤的疫苗已經研制成功,這就是宮頸癌疫苗。姚研究員介紹,之所以能取得突破,是因為人們找到一種叫做HPV(人乳頭瘤病毒)與宮頸癌密切相關,人們發現HPV感染使患宮頸癌的相對危險性提高了250倍;沒有感染HPV者,幾乎不會發生宮頸癌(比例高達99%)。正是找到了明確的發病機理,宮頸癌的預防疫苗才得以研制成功。
但是,目前人類并沒有找到其他大多數的癌癥的病因,同時也沒有找到癌細胞特異性指標,使得研制其他腫瘤疫苗的工作尚未出現突破性的進展。
而此次媒體報道,是通過放射滅活的腫瘤細胞,經過專業處理后,像打流感疫苗一樣,注入人體體內,激活樹突狀細胞,從而讓對腫瘤有反應的淋巴細胞活躍起來,讓人產生對腫瘤的免疫反應。姚品芳研究員表示,由于此種方法還在研究階段,很難對此進行評價。不過現在研究發現,人體免疫力低下的時候,癌癥的誘發幾率也會變高,這種方法的目的是通過激發人體自身免疫能力,而減少發生癌癥的幾率,理論上是可行的。
靶向藥的應用是新希望
據了解,在長時期與癌癥斗法中,人們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經驗,找到了具有一定療效的方法。除了傳統的手術治療、放療和化療外,如今生物靶向治療也已經廣泛地應用到臨床上,與以往治療手段相比,生物靶向藥物的目的并不是直接殺死癌細胞,而是通過精準作用于基因的靶點,抑制血管的生長,阻斷腫瘤生長通道,起到抑制癌細胞增殖的作用,從而控制腫瘤的生長。
“生物靶向藥物的應用,讓我們看到是新的希望。”姚研究員說。
控制細胞周期或是突破口
姚研究員指出,癌癥之所以可怕,難以控制,就是因為現在人們還控制不了細胞的分裂周期。2011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和英國的三位科學家,他們在細胞周期的基礎性研究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的研究也為攻克癌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元,所謂細胞周期也就是細胞的分裂增殖,細胞數量的增加就要通過細胞周期。如果把細胞周期比作一種運動,那么這種運動需要一個“引擎”來推動,獲獎的三位科學家的貢獻就在于發現了這個“引擎”。
因此,如果人們知道了細胞周期調控的機理,就能針對癌細胞惡性增殖的特性,更加有針對性地治療癌癥和腫瘤。那時候,可能人類并不能完全治愈癌癥,但是可以實現對癌細胞,像對糖尿病那樣做到長期的控制,消除癌癥對人生命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