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在湖北省腫瘤醫院手術室上演了一場驚險刺激的“追兇”劇情,一群外科醫生與放射科醫生歷經4個小時聯合追尋“隱形”的出血血管,并最終成功栓塞,挽救了大出血患者的性命。
? ? 周一下午2點半,湖北省腫瘤醫院放射科介入室接到院內急救電話:肝膽胰外科一位胰腺癌患者突發腹腔內大出血,短時間內出血量超3000毫升,已經出現失血性休克癥狀,生命危在旦夕,急需進行介入栓塞止血!
? ? 接到電話,醫院放射科介入室立即爭分奪秒準備。護士們在做術前準備的同時,放射科主任張勇和主任醫師馮曉波、肝膽胰外科主任尹濤、副主任吳東德以及數位外科醫生一同趕到手術室分析病情。最終決定由放射科介入室馮曉波和張朝亞醫生共同開展手術,其余專家在旁觀摩分析助力。
? ? 按手術計劃,第一步是通過血管造影找到出血血管,第二步再對出血血管進行栓塞止血。
? ? 但是患者的病情卻遠遠超出大家的想象:因為接受過兩次腹部手術,腹腔內臟器已錯綜復雜,正常的血管走向消失,可能涉及到的主要血管分支造影沒有發現明顯的出血征象。這時手術已經進行到3個多小時,雖然一直在輸血,患者的血壓還是在慢慢下降……
? ?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在場的醫生都明白找不到出血血管對患者意味著什么,他們經過緊張的集體研判,一致決定加快輸血速度,重新對所有血管進行造影檢查,堅決不放棄。
? ? 再次造影檢查的重點聚焦在腹腔干動脈大血管及其主要分支血管,但是對分支血管進行反復造影檢查后,依然沒有發現明顯出血征象。
? ? 為防止之前腹部手術部位吻合處出血,醫生們商議決定給患者腹腔干的主要分支血管分別注射了少量栓塞劑。這時,大家突然在腹腔干動脈大血管的根部發現有絲絲的血流快速地涌出。經進一步檢查確認,腹腔干根部一支頭發絲般的微血管就是患者大出血的“元兇”。
? ? 原來,這根血管處于腹腔干的根部,非常細,普通造影檢查難以顯現,由于腹腔干主要分支動脈血管在栓塞劑的作用下血流量減小,導致這根血管的流量短時內增大,才終于“原形畢露”。
? ? 找到元兇,所有醫生都激動不已,手術成功似乎就在眼前,然而又有新的棘手問題需要解決。
? ? 常規的介入栓塞止血,是將大導管插入動脈血管內,為微導管進入建立通道,然后通過微導管將栓塞劑注入目標分支血管中。但是這支出血的微血管走形近似銳角,常規微導管并不能進入內部。這讓原本激動的醫生們又犯難了。
? ? 在仔細觀察血管圖后,馮曉波和張朝亞嘗試性地改用了特殊角度的大導管,并調整角度,最終將微導管管口對準了目標血管,并順利地栓塞住了血管,在場的醫護人員都忍不住歡呼起來。
? ? 經過近5個小時的搶救,患者大出血終于止住,心率和血壓也逐漸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