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引闺蜜的老公|辽宁老妓女叫床高潮|精东传媒vs天美传媒的特色|女友被别人玩得嗷嗷叫|男人摸女人的屁股|人妻女友娇妻沉沦系列|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美味人妻中文字幕|国产日产韩国精品视频|我和四个亲妺作爱经历,香蕉福利在线,国产自偷,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护士h文,男人把女人桶的很爽,别揉我奶头~嗯~啊~在线观看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科室導航 > 科研成果

中國生物樣本庫向標準化邁進

發布時間:2016-01-07 瀏覽:8797次 來源:

    1  癌癥研究現狀與精準醫學

    過去一百多年,各國對腫瘤浩浩蕩蕩的研究并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就如 Clifton Leaf 在 2004年 Fortune 所提到[1]:“Why We’re Losing the War on Cancer —— and How to Win it?”。近 10 多年來,基因組學、功能基因組學、高通量生物芯片、新一代測序及生物信息學、高通量 RNAi 等前沿技術的迅猛發展,國際癌癥基因組(ICGC)項目的啟動[2],使得我們將有機會看清腫瘤的全貌,一直在不斷重演的腫瘤“盲人摸象”式研究的歷史有望結束?,F在,腫瘤已被認為是一個系統性疾病,是全身代謝障礙的局部表現,研究者必須注重應用系統生物學的原理指導腫瘤診治的研究。系統生物學的發展使得 3P 醫學[預測(Prediction)、預防(Prevention或干預 Preemptive)、個性化治療(Personalized therapy)]應運而生,分子水平的早期診斷、藥物靶點的發現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今年初,奧巴馬提出精準醫學,即基于基因組學的個性化醫學,受到各國政府、科學界、醫學界與產業界的高度關注,我國政府到 2030 年預計總投入 600 億人民幣開展精準醫學研究與實踐。其實,我國在這一領域經過 10 余年的拼搏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中國癌癥基因組(CCGC)項目于 2010 年 1 月也正式啟動,我們都身臨其境,深深地感受著這個時代的巨大變革并見證這個“不朽的傳奇(Anenduring legacy)”。

 

    2  分子醫學轉化研究的困惑

    遺憾的是,很多分子醫學的研究成果卻半途而廢或最終夭折,并未能實現轉化應用到臨床。DeclanButler 在 2008 年 Nature題為“Translational research:Crossing the valley of death”一文中的漫畫清晰地勾畫了眾多研究成果與應用之間存在的巨大鴻溝[3],讓我們所有研究者都深有感觸。當今個性化醫療與轉化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倍受關注并進入迅速發展期,后者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打破長期以來基礎研究、技術開發、藥物研發與臨床應用之間形成的“屏障或巨大鴻溝”,架起“溝通”的橋梁,極大地縮短從實驗室到病床(benchto bedside,B2B)的過程,最終使患者能真正受益于科研成果。同時,臨床醫生還要特別注重帶著臨床問題開展基礎研究(bedside to bench,B2B),善于應用先進的基礎研究手段解決臨床實際遇到的重要或疑難問題[4]。

 

    3  生物樣本的關鍵作用

    值得關注的問題是:長期以來,為什么實現上述轉化如此之難?常言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個“米”就是人類疾病與正常的樣本??梢?,標準化、符合臨床客觀規律的高質量人類疾病組織生物樣本是極其珍貴資源,它是基礎與臨床研究的源頭與實現轉化醫學的核心環節所必需的“燃料”。2002年度諾貝爾獎得主 Sydney Brenner 強調:“研究必須以人為本,而不是繼續一味地糾纏于果蠅與老鼠”使我們深受啟發[5]。2009 年 3 月美國政府投入巨資,以國家癌癥研究所(NCI)牽頭,積極籌建美國第一個國家人腫瘤組織生物樣本庫。Times更是將此國家腫瘤組織樣本庫的建立列為“2009年改變世界的十大規劃”之一。由此可見,只有擁有精準的生物樣本(標準化、高質量、臨床資料齊全),經過高通量生物芯片、測序等技術研究,才會有精準的分子醫學結果,再經過精準的大樣本驗證,才會產生精準的轉化研究成果,最終實現臨床精準醫學實踐。

 

    4  我國生物樣本庫現狀與舉措

    長期以來,我國正常與疾病生物樣本庫建設尚處于初期階段,普遍存在條塊分割、相互封閉,收集不規范,缺乏統一標準化流程、質控體系、安全保障體系與信息化管理系統等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原創性生命科學研究與創新性生物醫藥的轉化醫學進程。為此,2007 年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以下簡稱中心)牽頭向衛生部申報了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BBCMBA)。

2009 年 6 月 4 日得到國家衛生部、民政部正式批復成立(社證字第 3023-17 號)。顧健人院士高度評價:“國家生物樣本庫專業委員會的創立是一個里程碑事件”;全國 89 名生物樣本庫、內科、外科、病理科、檢驗科等領域專家組成了第一屆專業委員會。分會秉承“珍惜樣本、執行標準、充分應用、維護產權”的宗旨,承擔并推進組織生物樣本庫行業規范、學術交流、教育培訓、國際交流與合作和科研服務等工作任務。2013年 6 月,分會完成了四年一度的改選,產生了第二屆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共由 143 名全國委員組成,10 余位兩院院士及美國 NIH 專家、國際 ISBER 主席等擔任分會顧問,分會已經成為我國該領域的領跑者,成為該行業具有重要影響的龍頭與權威機構,具有高度的全國范圍內的領導、組織、整合能力。

 

    5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

    5.1  行業規范

    ⑴2010 年 3 月,分會與國家 863 重大專項“腫瘤分子分型與個體化診治”項目組、國家 863 重大專項“腫瘤基因組”項目組共同編寫了《中國生物樣本庫與數據庫建立指南》,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為國家 863 重大專項樣本收集流程提供規范指導,培訓了數百家醫院。

    ⑵2011 年 2 月,中心牽頭組織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第四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國家 863 分子分型與腫瘤基因組重大項目組等綜合國外生物樣本庫實踐指南與我國國情,編制并公開發表了《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生物樣本庫標準(試行)》[6],填補國內空白,培訓數千家醫院。

    ⑶2012 年 10 月,中心牽頭組織復旦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上海萬格等單位共同編譯并公開發表了國際權威《ISBER最佳實踐 2012》[7]。結合我國國情推廣國外生物樣本庫建設領域的先進標準,指導我國生物樣本庫的標準化建設。

    目前,中心已經組織了每年三次的《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生物樣本庫標準(試行)》、《ISBER最佳實踐 2012》與《生物樣本庫崗前培訓》等系列培訓班,培訓了數千名學員并收到良好的反響。

 

    5.2  學術交流

    ⑴2009–2013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已經連續承辦了第一屆到第七屆“中國組織生物樣本庫標準化建立與應用研討會”與兩屆中國生物樣本庫院長高峰論壇,參會人數千余人,報告專家人數累計500余人(包括兩院院士 60 余人次)。

    ⑵中心應邀在全國各地舉辦數百場學術會議與數百家醫院合作《腫瘤生物樣本庫標準化建設與應用》、《中國生物樣本庫現狀與思考》、《轉化醫學的本質與實踐——生物樣本庫的關鍵作用》、《樣本科學、轉化醫學與精準醫學》、《8P轉化醫學》、《精準醫學:路在何方?》等大會專題報告。

 

 

    5.3  教育培訓

    ⑴分會成立以來,中心采用集中請進來、走出去方式,為全國近 100 家醫院提供試行標準與國際指南的培訓,分布全國 20 余個省,50余個城市,培訓人次數千人。

    ⑵2009 – 2015年,中心連續六年圍繞組織生物樣本庫的標準化建設與應用開展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并授予學分與分會培訓合格資質證書。

 

 

    5.4  質量檢查與評估達標

    為了構建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已經于 2013 年 5 月獲得總會常委會批準開展生物樣本庫質量達標檢查工作,中心為組長單位。以分會既定標準為模板,評估醫院現有生物樣本庫的建設情況,并對合格者授予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頒發的資質證書。目前已成立生物樣本庫質量達標工作組,經全體專家審議,已經通過《全國組織生物樣本庫質量評估管理指導原則》、《全國組織生物樣本庫質量評估手冊》、《全國生物樣本庫自評表》等相關文件。該工作的開展為我國生物樣本庫的建設提供了很好評判標準,不斷完善,結合國情,形成國家標準。

 

 

    5.5  國際合作

    分會組織全國專家積極參加國際合作與交流,2012加拿大 ISBER 國際會議,11 位中國專家參會;2013 年悉尼 ISBER 國際會議,64 位中國專家并作大會報告,2014 年奧蘭多 ISBER 國際會議,66 位中國專家出席并作大會報告等,期間與國際 ISBER 幾任主席交流,在標準建立、教育培訓、質控等方面達成共識。

經過不懈努力,分會在總會兩年一度的綜合評比中獲三連冠。目前成立各省生物樣本庫協作組與專病學組,進一步推進生物樣本庫標準化進程。

 

    6  全國生物樣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生物樣本庫的標準化,中心于 2013 年牽頭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申請成立全國生物樣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經過多次專家論證與公示征詢意見,2015年 6 月 10 日,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發文《國家標準委關于成立全國生物樣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批復》(國標委綜合[2015]40號),同意成立全國生物樣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NTCBSAC)。第一屆全國生物樣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由 57 名委員組成。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原副主任方向高度評價:“全國生物樣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創立是一個里程碑事件”。全國生物樣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要負責生物樣本的采集、處理、存儲、管理、分發、應用所涉及的相關技術、方法和產品領域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全國生物樣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由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日常管理,按照《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規定》進行管理。為了加強生物樣本在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生物醫藥領域中的應用,加強統籌規劃與頂層設計,2015年 11 月 18 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成立了生物技術標準化專家咨詢組。

 

    我們堅信,我國經過 3、5、10 年生物樣本庫的標準化建設,并與國際接軌,同時充分應用這些珍貴資源于基礎、臨床與轉化研究,我國的生物醫藥、精準醫學事業一定能走向國際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