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4日,2022年腫瘤檢測新進展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暨湖北省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年會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由湖北省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湖北省腫瘤醫學質量控制中心主辦,湖北省腫瘤醫院病理科承辦。受疫情影響,本次會議改為線上舉行。會議涵蓋中樞神經系統、婦科、骨與軟組織、淋巴造血系統、呼吸與神經內分泌腫瘤、甲狀腺、腎臟、分子病理及病理技術等9個主題,邀請了多位國內外知名病理專家進行了專題講座,內容精彩紛呈,線上討論如火如荼。
湖北省腫瘤醫院魏少忠院長開場致辭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病理研究所所長王國平教授
湖北省腫瘤醫院病理科夏和順主任醫師開場致辭
在12月3日上午的中樞神經系統主題專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病理科柯昌庶教授介紹了抹片細胞學與冰凍切片聯合應用對CNS腫瘤術中快速病理診斷的意義;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王行富教授基于第5版WHO的膠質瘤病理診斷實踐基礎做專題講座;在婦科主題專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病理科邢德印教授和湖北省腫瘤醫院病理科郭芳教授分別對宮頸非HPV相關腺癌診斷和鑒別診斷以及婦科腫瘤的診斷陷阱做相關介紹;骨與軟組織專場中,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病理科楊桂芳教授講述了骨軟小圓細胞腫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江蘇省人民醫院病理學部貢其星教授就形態、免疫與分子--現代臨床病理醫生在軟組織腫瘤診斷中的選擇與思考進行了精彩論述。在衛星會中,湖北省腫瘤醫院病理科樊利芳教授介紹了膽管癌規范化病理診斷及IDH1突變的臨床應用及價值,襄陽市中心醫院病理科向春香教授分享了泛腫瘤靶點NTRK檢測在臨床中的價值。
在下午的淋巴造血系統專場中,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病理科敖啟林教授闡述了小B細胞淋巴瘤的病理診斷及進展;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病理科胡余昌教授進行了淋巴造血少見病例匯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病理科田素芳教授講解了IHC、FISH在B細胞淋巴瘤精準診斷中的應用。呼吸與神經內分泌腫瘤專場,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病理科林冬梅教授對小細胞肺癌亞型分子特征研究進展及肺癌新輔助治療病理評估要點進行深刻解析;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病理科聶秀教授講述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理診斷進展;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病理科況東教授介紹了PD-L1(E1L3N)免疫組化國內伴隨診斷之路;甲狀腺專場中,湖北省腫瘤醫院病理科夏和順教授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病理科袁靜萍教授分別對2022年WHO甲狀腺腫瘤分類變化和特殊亞型的甲狀腺乳頭狀癌進行講解。
3日晚上舉行了湖北省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第五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各位委員針對2023年度專委會工作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就腫瘤診斷規范化培訓、亞專科建議、科研合作和人才培養等議題,委員們踴躍發言,提出了諸多切實可行的建議。岳君秋主任委員和夏和順名譽主委對全委會作了總結,期待依托省抗癌協會平臺不斷發展壯大湖北省腫瘤病理事業。4日的專題講座精彩繼續。在腎臟主題專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病理科陳鈮教授和湖北省腫瘤醫院病理科岳君秋教授分別就遺傳性腎腫瘤的臨床病理分析和嗜酸細胞形態腎腫瘤的診斷線索做專題講座。
分子病理專場,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李金明教授、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病理科李文斌教授、四川省腫瘤醫院病理科劉洋教授分別從腫瘤基因突變臨床高通量測序的性能確認、腫瘤分子病理技術新進展-從IVD到LDT、MRD國內外檢測技術策略與進展等方面對分子病理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提出自己的專業見解。隨后,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周曉燕教授、河南省腫瘤醫院馬杰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李文斌教授、武漢市中心醫院章宏峰和咸寧市中心醫院曾智就分子病理實驗室建設展開熱烈討論。
4日上午同時設立了“病理技術專題”分會場,河南省人民醫院病理科孫廷誼教授通過講述CNAS實驗室認證的要求,對病理實驗室的環境設備和試劑管理的規范進行介紹,并表示病理實驗室的規范化是保證病理診斷質量的關鍵及基礎;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李國平教授在免疫組化和特殊染色(AB、PAS、彈力纖維、Masson)共染方面提出自己團隊的探索方向;湖北省腫瘤醫院病理科唐浩老師結合日常工作經驗,從冰凍取材、制片、染色以及生物安全等方面分享了術中冰凍切片的體會;湖北省腫瘤醫院病理科吳德老師則分享了非小細胞肺癌PCR多基因聯合檢測的經驗,讓大家從中受益匪淺。最后王明偉老師對病理技術專題分會場的內容進行總結,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完善相關技術流程,做好病理技術質控,為病理診斷保駕護航。
湖北省腫瘤醫院病理科岳君秋主任進行會議總結,她指出本次會議內容豐富、精彩紛呈,感謝各位授課專家的精心準備為大家呈現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感謝湖北省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委會專家們大力支持以及提出很多建設性意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不斷推陳出新,推動我省病理發展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