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或許每個人都有感受過,但是,有一種痛被稱為“生命不能忍受之痛”,有那么一群人,他們每天都要忍受著痛不欲生的疼痛:癌性疼痛,但是他們又缺乏對癌痛基本理念和知識的認知,陷入了癌痛的一些誤區(qū)!
國際疼痛學會將疼痛定義為:“疼痛是一種與實際或潛在組織損傷相關,包括了感覺、情感、認知和社會性的方面的痛苦體驗”。疼痛既是機體對創(chuàng)傷或疾病的反應機制,也是疾病的癥狀。疼痛被列為人類的“第五生命體征”。而癌性疼痛就是在癌癥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疼痛。
癌痛有多痛?癌痛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下面這張圖將疼痛程度做了詳細的劃分,一般0級表示無痛,1~3級是輕微疼痛,4~6級屬于中度疼痛,7~10級屬于重度疼痛,而癌痛可以達到10級。
誤區(qū) 1:止痛藥痛就吃,不痛就不吃
疼痛可能貫穿疾病的整個過程,但是痛并不意味著腫瘤已經發(fā)展到無可救藥,絕大多數(shù)的癌痛是可控的,無論痛與不痛,都應該嚴格遵醫(yī)囑服藥,藥物只有在體內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才能充分發(fā)揮鎮(zhèn)痛效果,如果隨意停藥,引起體內血藥濃度驟升或驟降會直接導致癌痛加重。
誤區(qū) 2:吃了止痛藥后疼痛還在加重,自己再多吃幾片
止痛藥必須嚴格遵醫(yī)囑服藥,疼痛加劇需要加大用藥劑量時要咨詢醫(yī)生,使用控釋片或者緩釋片時必須整片吞服,壓碎、嚼碎、掰開服用都可能引起嚴重的不良后果。
誤區(qū) 3:疼痛發(fā)生時要忍著,止痛藥吃多了會上癮
對于癌痛患者尤其是慢性持續(xù)性疼痛的患者,需要定時定量使用止痛藥物,才能規(guī)范的治療疼痛,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有些癌痛病人需要使用阿片類藥物(比如嗎啡、羥考酮、芬太尼等),而實際上,這類藥物在達到鎮(zhèn)痛目的的同時,藥物成癮的幾率非常小。而且如果病人的疾病得到控制,疼痛可能緩解或者消除,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量或者停藥。
誤區(qū) 4:針劑注射止痛藥比口服止痛藥效果更好
阿片類藥物口服途徑比注射途徑給藥更少產生依賴性。目前針劑止痛藥多用于急性疼痛或者爆發(fā)痛,臨床不推薦用于長期癌痛的治療,長期使用針劑止痛的最大問題是容易產生耐藥性和成癮,合理的治療方法是,采用長效鎮(zhèn)痛藥定時定量口服,而不是等到疼痛發(fā)生了再用藥。
誤區(qū)5:不到萬不得已,不用阿片類止痛藥
如果癌痛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會感到極度不適,可能會引起或加重其焦慮、抑郁、失眠以及食欲減退等癥狀,顯著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社交和生活質量,降低患者的抵抗力,從而使腫瘤有進一步發(fā)展的機會,癌痛大都可通過口服藥物得到很好的控制。
誤區(qū) 6:止痛藥物使用劑量越大,說明病情越嚴重
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具有顯著的個體差異性,相同的疼痛強度所需要的止痛藥劑量不一定相同。有些患者需要大劑量的止痛藥物才能達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因此,藥物劑量的大小,不能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更不能由此估算生存期的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