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食藥分療,藥食分開
當今對腫瘤的預防和治療尚無特殊手段,手術、化療、放療、靶向、中醫藥治療、營養支持治療等均是腫瘤綜合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營養是基礎,西醫治療手段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損傷機體的正常細胞,導致正氣虧損,以至造成營養不足,無法進行正常的治療,喪失了治療機會。有的人認為許多食品都有抗癌的作用,多吃抗癌食品就可以了,不用別的治療,事實上許多食品是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但不能完全取代上述的常規治療。合理膳食,能提供機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體質,提高生活質量。食療不等于抗癌治療。
誤區二:忌口極端
臨床病人忌口往往存在誤區:有人認為“要嚴格忌口,雞鴨魚等所有肉類都不能吃,只能吃素,餓死腫瘤細胞”,結果忌口后病人日漸消瘦,體質一日不如一日,也無法進行任何腫瘤的治療。有人則認為不用忌口,什么都可以吃,以增強體質和免疫力,結果吃了很多肉類食物,引起消化不良,加重肝腎負擔。對于民間所說的發物,目前尚無確切的科學依據,對于中醫所說的大發之物胸雞、鯉魚,我們不吃也罷。除吃中藥應遵醫囑忌口外,一般不宜過度忌口,以免影響營養的攝入,病人應該因病施膳,如放療應少吃狗肉羊肉等燥熱食物,應多補充水分;手術后足夠的營養促進傷口的恢復;消化道腫瘤應進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肺癌忌燥熱傷陰的食物等。
誤區三:一味亂補
中醫認為,補品有四氣五味,均有針對性,在食用時應根據病情和體質,遵循一定的食療原則選用,隨便亂用,非但治不了病,且有害無益,更不能輕信廣告的宣傳,一味迷信滋補品的作用,而應請教正規醫院的醫生,有針對性的選擇服用,以免盲目跟從。
誤區四:病人喝湯最營養
根據科學測試,湯的營養只有原料的5%~10%,主要是一些維生素、無機鹽,大部分營養(特別是蛋白質)都留在渣里了。因此,能吃渣的盡量湯和渣一起吃,而消化能力差,病情要求沒法吃渣時只好喝湯。
誤區五:水果的營養比蔬菜好
古代養生理論提出,“五菜為充,五果為助”,蔬菜中尤以色深的綠色、橙色菜營養豐富,每天最好選用五種以上的蔬菜,總量6兩~1斤。水果色美、可口,還可以生吃,也是重要的輔助。
誤區六:偏信或依賴某些保健品
時下,各種各樣“抗癌良藥”的宣傳鋪天蓋地,但其中一些“健”字號的保健藥根本沒有治療作用,但一些缺乏辨別力的患者及家屬深信不疑,長期盲目服用而不求醫,延誤了治療時機。有些營養保健品必須配合手術、放化療才能有一定療效,如果想依賴保健品、營養品治療腫瘤,那就有失偏頗了。
誤區七:吃得營養腫瘤細胞長得更快
常聽到一種說法,如果給腫瘤患者增加營養會助長癌細胞的生長、擴散、增加轉移的機會,好像加強營養就等于給腫瘤細胞進補一樣。有些患者認為,吃有營養的東西越多,腫瘤細胞生長就越快,不吃有營養的東西,就能“餓死”腫瘤細胞。如果為了防腫瘤得到營養,而以正常組織得不到營養為代價,其最終結果是同歸于盡。腫瘤的手術、放化療,都需要良好的身體做保證,沒有較好的體力,難以承受這些西醫治療。所以在腫瘤治療中一定要適當加強營養。營養療法使機體受益大于腫瘤受益,國外已將營養療法作為整個抗癌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