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能不氣就不氣
生氣、郁悶就會導致情志失調,在中醫看來,情志失調很容易引起肝膽失和、月偉日等問題,如果肝膽失和,疏泄不利,那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問題,積攢的多了,甚至有可能引來癌癥。
中醫博士羅大論提到,有幾位外地的朋友,托我去找醫院的某老中醫看乳腺癌,這位老中醫的號都掛到幾個月以后了,真沒想到患乳腺癌的人現在如此之多。其實,這個病和肝氣不舒有著直接的關系,這個病的增加,和我們壓力大有很大的關系,家庭的、工作的壓力都會導致女性的情緒不穩,最后積攢在一起,就會致病。
2、 不用營養品防癌
“我堅決反對用營養品防癌。”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表示,“不光在中國,在世界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營養品宣稱有這樣那樣的防癌作用,但這些都可能只是在細胞培養時或動物身上有一定作用。據我所知,至今還沒有一個營養品、保健品真正地通過循證醫學的對照研究證明,在人身上確實能夠防癌。” 只有合理膳食才能有效地預防癌癥發生,此外就是多吃蔬菜和水果,但不包括泡菜、腌菜。
3、 堅持回家吃飯
中國人喜歡在飯桌上談事的陋習導致了很多人長期飲食無規律,越是社會上服胃的成功人士,越是難得回家好好地吃一頓飯。飲食不規律,飯局上煙、酒以及不知不覺過度飲食,使我們的腸胃始終處在受損狀態,再加上體重超標,長期下去就可能誘發癌變。遠離癌癥,從回家吃晚飯做起。
4、 不吃油炸食品
防癌一定要避免吃過多的高脂、高鹽、高糖的食物。油炸作為一種極不健康的烹調方式,受到了多位腫瘤專家的抨擊。因為長期吃油炸食品會誘發腸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腫瘤。說起油炸食品,孫燕回想起了他年輕時在美國工作時一位教授的做法。這位美國的教授極其反對吃油炸食品,自己是一口都不吃,看見別人吃也會馬上去阻止。這也讓他養成了不吃油炸食品的習慣。
5、 遠離剩飯剩菜
中國的部分老人有個習慣,常常是家里的剩菜剩飯全給包了,過去條件不好時是這樣,現在生活好了,有些家庭還是這樣。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一不良習 慣可能誘發冐癌。隔夜菜和霉變腐爛的食物里亞硝酸鹽含量較高,長期食用,亞硝酸鹽就會在身體里日積月累,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誘發消化道癌癥。
6、 能瘦就別胖
越瘦的人得上癌癥的機會越小,這是全球21位科學家基于對患癌人群和健康人群歷經5年研究后提出的十大防癌建議中的第一條內容。在孫燕院士看來,餓著要比撐著強、瘦的要比胖的好。因為肥胖可能為多種癌癥埋下隱患,特別是平時攝入較多動物脂肪、紅肉以及喜歡吃煎炸食物的人更要適當控制自己的胃口來減少患癌風險,比如腸癌、胰腺癌、腎癌、乳腺癌等都與肥胖有關。
7、 每年兩次體檢
早期發現腫瘤最主要的一個途徑就是一年體檢一次,但與大家不同的是,孫院士卻額外給自己增加了一次體檢一一每年全身查體兩次。“我這樣做,原因是有的腫瘤隱蔽性比較高,偶然一次體檢未必能發現。比如,早期肺癌可能只有一半患者是通過胸片、 X 線、痰液能被發現的,增加體檢次數可提高早期發現腫瘤的機會。
8、 堅決不吸煙
吸煙與肺癌有關,同樣也是鼻咽癌發病的主要因素,目前的研究顯示,長期吸煙的人更容易患鼻咽癌,因為煙焦油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和促癌物質,當煙霧被吸入時,這些致癌物就可能附著在鼻咽部,經長期慢性刺激會誘發癌變。
9、 遠離不良習慣
不少腫瘤,可以說是被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誘發”出來的。比如過多食用高脂忺食、喜歡吃肉、不吃蔬菜就容易誘發出越來越多的腸癌患者;吸煙人增 多則會導致很多無辜的“二手煙”肺癌患者;性生活混亂、感染HPV(人乳頭狀病毒)則使得宮頸癌發病上升——然而這些不良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另外,胃潰瘍、慢性萎縮性炎、慢性肝炎、官頸糜爛等疾病,如不及時處理,在這些病變的基礎上非常容易發展為癌癥,一定要早治療。
10、 學會沒心沒肺
在豐富的診治經驗后,孫燕院士發現癌癥患者都有著相同的一個誘因:壓力大、長期抑郁、過分憂慮、勾心斗角。一個研究發現:長期不良情緒會使人 體產生應激反應,過強的應激反應就會降低人體免疫力,使癌細胞有可乘之機。現在的生活節奏快,每個人背負的壓力都不小,建議大家不折騰、不鉆牛角尖、凡事都想開點,做個沒心沒肺的人。因為精神愉快、身心健康確實能給你一個好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