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先生走了,他的人生從此定格在49歲。他就這樣靜靜走了,面容很安詳,眼睛靜靜的閉著,嘴唇微閉,嘴角微微上翹。
榮先生是一位晚期鼻咽癌患者,這是他第19次入院。二程放療后遺癥,張口吞咽困難,視力損傷、耳聾頸僵,嚴重地影響了他的生活質量。這次住院他已經不能進食,雖然,我們給他實施了胃造瘺手術,但還是回天無力。
記得,四個月前,榮先生第16次入院,第一天就跟我對抗上了,不讓整理床位,不讓隨便動他床頭柜上的東西,不配合治療護理工作。接連好幾天,我說一句,他要對抗好幾句,我給他輸液,他磨蹭,還故意說要上廁所,晃一圈再回來,粗血管不讓穿刺,把最小的血管給我,還規定穿刺要按照他說的角度進針,一會說排氣浪費了液體,一會說有氣泡,再就是糾結我膠布沒有貼好,要按照他的要求貼。他變著花樣跟醫生跟護士鬧騰,醫患雙方關系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大家都感覺到頭痛,覺得他太難伺候,不可理喻。
我認識榮先生好幾年了,從前他是依從性最好的患者,醫生護士怎么說他就怎么做,非常配合。我們主辦的鼻咽癌集體心理治療小組活動,他每次都參加,即使每次活動程序和內容一樣,其他患者最多參加3次,他都參加了10幾次,而且每次都積極認真參與互動。平時有講課,有活動,他都踴躍參加。他這次行為的反常引起了我的重視,我約他到心理康復門診會談,他極力拒絕,經過反復多次溝通,他最終同意,我們交流了1個多小時,我從家庭結構分析切入,之后,在白紙上畫了一條生命線——我的生命線,引導榮先生回顧自己的一生,最悲慘的、最輝煌的、最快樂的,……。榮先生說,這一生都沒有與人有這么詳盡的訴說。經過溝通交流,榮先生如釋重負,深深地長舒了一口氣,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
榮先生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碩士研究生畢業于武漢某名牌大學計算機系,是一名高材生,他的英語和數學成績都非常棒。
成年后,堂兄告訴他,母親在他二個月大的時候自殺身亡,說到這里,榮先生泣不成聲,我不停給他遞紙巾,靜靜的陪伴。等他安靜下來,我們繼續交流,母親去世后,他被抱養。生父獨自生活,務農,住很破舊的房子,兩個哥哥,一個失蹤,一個患癌去世。他有兩段婚姻,兩個女兒,小女兒才幾歲。兩次婚姻,他都跟岳母關系不好,他非常討厭她們。我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了早期母子依戀關系缺失,失去母乳喂養,失去親生母親撫慰,對他性格,人際關系的影響。
我自行暴露了自己的婚姻狀態及感受,同理患者的感受。以及在我28歲時,母親去世對我造成的影響,人生從此定格在28歲,總感覺自己只有28歲的心理。還有我每每看到同事朋友享受母愛的羨慕和嫉妒。同理他失去母愛的痛苦和感受,
榮先生很容易焦慮,沒有安全感,通過交流,他明白這是因為早期母子依戀關系缺失的影響。他這次住院跟醫護人員的對抗,是因為病情進展,也許會不久于人世,加重了他的焦慮和不安全感。搞清楚了來龍去脈,榮先生說感到徹悟。我們還談論了他最放心不下的事情和人,這也是他希望所在,我們共同制定了一些計劃和目標,并擊掌為盟,約定不管人生路還有多長,我們彼此督促去努力完成計劃,盡量快樂過好每一天。
這次交流后,榮先生恢復了常態。之后,我們又約談了3次,每次都有一個主題,溝通最近的心理狀況,完成計劃的情況,比如,學習經驗的總結;給女兒寫的信,生日,重要的節日,成人日,有關戀愛、結婚的感悟等等;跟岳母改善關系;還有按照計劃回老家看望父親,陪父親吃一次飯;去母親墳前祭拜,體諒母親的不辭而別,跟母親訴說心中的思念和愛。
母愛在人的一生是如此的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珍惜母親珍惜母愛,經常給母親打電話,常回家看看,因為有母親有母愛,我們才能有安全感才能安心。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越來越強大,我們要熱愛和珍惜她。有她,我們國人才能安全安心,才能安居樂業,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