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的缺損骨盆假體
2月8日,湖北省腫瘤醫院首例成功接受3D打印骨盆植入術的患者韓女士出院了。一個月前,醫生將病人的骨腫瘤切除后,完成了骨盆假體置換。
今年48歲的韓女士在2017年初開始感覺右邊腰部以下常常疼痛,有時候甚至疼到右腿都不能著地,行走困難。經檢查發現,她右側骨盆里長了一個很大的骨肉瘤。2017年5月,韓女士到湖北省腫瘤醫院骨軟組織外科治療,在做了4次化療后,見到腫瘤明顯縮小,醫院骨軟組織外科主任王華斌建議她手術切除腫瘤,因為聽說手術難度大、風險高,韓女士還是堅持繼續化療。
但是慢慢地,化療藥物已經控制不住腫瘤。2017年10月至12月,韓女士的腫瘤快速增大至10多公分,疼痛感比年初時更加劇烈了,不僅不能站立,連平躺都不行,晚上根本沒法睡覺,每天都要吃大量的止疼藥來緩解疼痛。實在熬不住了,她才終于決定做手術,聽說可以運用3D打印技術“量身定制”骨盆,韓女士和家人想要試一試。
3D打印假體模型
由于是首次將3D打印技術用于腫瘤患者手術治療中,王華斌和他的團隊非常小心謹慎。
術前,3D打印公司在王華斌指導下,根據患者骨盆的三維CT數據,分析腫瘤病變大小并計算腫瘤及骨組織切除范圍,打印制作出一個骨盆模型。拿到模型后,王華斌跟團隊醫生通過反復模擬手術,進一步準確評估骨盆破壞的程度,并優化切除范圍。隨后,根據制定的最終切除方案,精準定制了盆骨缺損部分的鈦合金假體。
3D打印示意圖
1月10日,手術正式施行。在醫院手術室、麻醉科、介入科的積極配合下,醫護人員經過8個小時,順利完成了右側髖骨及髖骨惡性骨腫瘤切除、3D打印骨盆假體植入、右側股骨頭置換、軟組織重建等一系列操作,術中幾乎切除了右側骨盆的90%。
王華斌介紹,在沒有3D打印技術以前,骨肉瘤患者接受腫瘤切除術后,一般是植入人工骨盆,通常是由廠家批量生產的同樣規模的組配式假體,這樣就容易導致假體跟骨盆缺損部位尺寸不合,患者術后會跛腳,并且有明顯的不適感;而此次給韓女士植入的3D打印骨盆假體是按患者缺損骨組織的形態和尺寸定制,所有不規則的地方都能一一匹配。
患者術后X線(左邊色塊區域為安裝的假體)
另外,3D打印骨組織時,根據骨小梁的網狀結構進行了仿生模擬,能夠跟接壤的真骨組織較好地融合,既提升了假體的粘合性,又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相比于傳統人工骨盆植入術,3D打印骨盆植入術的術后恢復時間可由3至6個月縮短至1至2個月。
經過近一個月的術后治療和調理,韓女士身體與精神狀況都大有好轉,折磨她許久的疼痛也消失了,她打算過完春節再好好配合醫生進行后續的抗癌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