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癌丈夫列出“禁食菜單” 家人跟著禁葷當起“和尚”
妻兒不甘清苦大叫受不了
腫瘤專家:什么都不吃不如什么都吃
今年46歲的劉先生整理出了一份長長的“禁食菜單”防癌癥,在他家里,“菜單”上的食品絕不許上餐桌。但他的家人卻認為“不吃東西沒了人生樂趣”,雙方爭執不下,險些引發家庭戰爭。
按照“禁食菜單”,真的能夠防癌嗎?昨日,記者向湖北省腫瘤醫院專家進行了求證。
[特別個案]
劉先生家住武昌丁字橋。去年7月,他的小姨患上胰腺癌,不到一個月就去世了。小姨走得突然,這讓劉先生在傷心之余,患上了“恐癌癥”。從那時起,他特別留意防癌保健知識,有時還會將抗癌食譜做成剪報收藏。
今年4月,劉先生整理出一份“禁食菜單”給妻子,特別囑咐:“以后這上面的東西都不能吃!”妻子一看,燒烤、臘肉、咸魚、牛奶、炸雞腿、薯片、白面包、蛋糕……林林總總近30種日常食物都上了“禁食榜”,其中大部分是葷腥食品。而能吃的則是蔬菜、水果等。
雞腿、臘肉、薯片等正是妻子和兒子的“心頭愛”。在自家吃東西都不能隨心所欲,被迫當“和尚”,這讓兩人很煩惱。
妻子胡女士是個樂天派,她多次對劉先生說:大家都是這樣吃,也并非每個人都得了癌癥,“再說人生苦短幾十年,這不吃那不吃,人生何來樂趣?”劉先生和妻兒常因此爭執不下,吵得最厲害的時候,3人分兩桌,各吃各的菜。
[專家說法]
“菜單”不無道理 “禁食”過于偏激
湖北省腫瘤醫院院長、胃腸泌尿外科主任醫師魏少忠博士認為,劉先生的“禁食菜單”不能說錯,但完全不吃卻“有些偏激”。
翻看“禁食菜單”,大概8成都是高熱、高脂食品。魏少忠肯定:“少吃這些東西,確實能減少癌癥風險。”在國內外,均有研究證明,高熱高脂食品、腌制食品,與胃腸道腫瘤有直接關系。
魏少忠稱,高脂肪膳食是促發某些癌癥的“催化劑”。多種致癌物質均為脂溶性,即可溶解于脂肪中。人體從飲食中攝入的動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質的危險性就越大。此外,高脂肪飲食還會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對腸道黏膜有潛在的刺激和損害作用,很可能會誘發腫瘤。
“但少吃,并不代表不能吃。”魏少忠指出,膳食與癌癥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它既能防癌也能致癌。就算是高熱高脂食品,也不能完全不吃,否則人體缺乏脂肪與熱量,一樣會發生嚴重健康問題。
“癌癥不是吃一種或幾種食品吃出來的。”魏少忠稱,任何單調的飲食模式或不良的偏食習慣,都會造成某些營養在體內過剩而另一些營養素過少,導致機體營養失衡,“膳食失衡,才是促使癌癥的發生和發展的真正原因”。
[溫馨提醒]
魏少忠認為,與其怕這怕那,什么都不吃,不如什么都吃一點,“其實最好的防癌食譜就是均衡的飲食,全面、均衡、適度是關鍵”。
他建議市民,不要聽說某一種食品可以抗癌或致癌,就盲目多吃或完全不吃。光吃水果蔬菜,不見得就是科學飲食;適當吃些香腸、臘肉,也不會立即因此得病。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或一類食物的營養成分,能完全符合人體對營養的全部需求,只有全面、均衡、適度的飲食,才是最好的防癌食譜。
魏少忠認為,我國傳統飲食習慣其實就很健康,以谷物米面為主,搭配大量蔬菜水果和適量肉類。此外,市民還可參考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公布的預防癌癥的膳食指南。
這份指南中稱,應減少脂肪攝入量,常吃果蔬,特別是富含胡蘿卜素與十字花科的蔬菜,少吃腌制、熏制食品,飲酒要適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