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61歲的肝癌患者張大爺康復出院了,這是他在湖北省腫瘤醫院接受腔鏡下肝癌微波消融術后的第4天。作為湖北省腫瘤醫院首位接受腹腔鏡下肝癌微波消融術的患者,張大爺并不知道自己接受的治療跟之前的有什么差別,只知道這次術后身體恢復得超快!
據了解,張大爺兩年前被確診為肝癌,因為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且有慢性乙肝和重度肝硬化,被評估為無法耐受肝癌切除手術,遂采取微創治療技術即介入栓塞聯合體外彩超引導下的微波消融術滅活肝癌,療效很好。但9月中旬,他來院做核磁共振發現肝右葉膈頂處有一處新發病灶。經體外彩超探頭掃查,發現該“腫瘤君”躲在掃查盲區,無法實施以往的經皮體外超聲引導下的微波消融術。
針對張大爺的情況,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尹濤思慮良久——既然體外探頭發現腫瘤有困難,那就讓腫瘤完全暴露在視野中!于是,他決定將變小的彩超探頭(肝膽外科專用的腹腔鏡超聲探頭),借助腹腔鏡技術直接置于體內肝臟表面引導手術,讓腫瘤君無處遁形。9月30日,尹濤帶領團隊為張大爺施行了腹腔鏡下的肝癌微波消融術,腔鏡探頭下“腫瘤君”原形畢露,微波刀殺入,5分鐘即完全滅活。張大爺術后恢復良好,術后第2天就可以進食并下床活動,第4天便康復出院。
圖中ABCD區域為肝癌消融死角,張大爺的新發病灶在A區
據統計,目前僅約20%的肝癌患者能獲得手術切除機會,對于其他患者如張大爺,他們大多肝功能差、且合并基礎疾病,進行肝癌的局部消融則是更有效、更適合的治療手段。目前,肝臟腫瘤消融以超聲或CT引導下應用熱能(微波刀、射頻)、不可逆電擊穿(納米刀)等方法直接毀壞肝臟內腫瘤的治療方法為主。此類技術具有微創、安全、可重復性好、對肝功能損害小和并發癥少等優點。近年來,微波消融技術在肝癌(轉移癌)治療方面療效顯著,已經成為省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常規的治療手段,每年消融達100余臺,且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尹濤主任介紹,一些特殊部位(如病灶毗鄰膈肌、膽囊、肝內和肝外較大管道以及胃、橫結腸等)肝臟腫瘤,是常規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術的“死角”。此次成功在腹腔鏡下開展微波消融,標志著肝癌微波消融術將再無“死角”,且因為更直觀,可以避免臨近臟器的損害,療效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