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0日荊楚網訊】“我沒別的愛好,就喜歡剪紙,得了鼻咽癌后非常擔心我那靈巧的‘小手’受到影響,現在治好了,我還能剪紙,‘小手’還是那么靈巧,這里的放療水平的確是高!”前日,來自十堰的民間剪紙藝術家張老先生到湖北省腫瘤醫院放療中心復查,該院鼻咽癌首席專家胡德勝主任醫師親自為老人復查后說,除了口干、味覺等尚在緩慢恢復之中,70多歲的張老已經基本治愈,目前老人家思維清晰、依然能夠剪出栩栩如生的作品,說明腦部神經系統沒有受到任何損傷,這主要得益于該院譚文勇博士發明的一套類似于頭頸部“GPS”的實時導航系統,最大限度地在調強放療時為張老的大腦提供了精準的保護。
譚文勇博士介紹,70%以上的腫瘤患者在不同的治療階段需要接受放射治療,但是放射線就像沒長眼睛的猛“龍”一樣,在殺死腫瘤時也會損傷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所以放療的精髓就是要“馴龍”——盡可能多地讓射線射“靶”、精確殺死腫瘤,同時還要最大限度地保護正常組織——而最理想的方法就是讓射線長“眼睛”。一般的調強放療計劃在設計時在腫瘤組織周圍會添加一個額外的高劑量區域以保證腫瘤的控制率,但是這個區域依據治療前的數據設定,而沒有考慮治療期間腫瘤和正常組織的體積、位置、形狀的變化,直接后果是導致過多的正常組織接受不必要的高劑量照射導致過多的并發癥或部分腫瘤脫“靶”導致腫瘤復發。我們的團隊在胡德勝首席專家的指導下研究多年,終于找到了“妙招”,即利用簡單的裝置在治療期間實時無創測量病人的體重和頸部五個特定部位的最大橫徑,然后通過一系列函數方程自動計算治療期間病人的腫瘤和正常器官的體積和形狀的變化,從而為臨床醫生修正放療期間的偏差提供導航。有了“GPS”的導航,放療射線就有了“眼睛”,只打腫瘤,對于正常組織則繞道溫柔地“匍匐”,所以張老的思維和神經系統沒有受到任何損傷,依然能夠靈巧地運用雙手剪紙創作。
該院放療中心主任周曉藝說,這套放療的“點睛之筆”已經獲得國家專利,也在國際放療學術大會上得到了放療權威的肯定,能夠有效降低50%的放療毒副作用,推廣應用可以造福更多的腫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