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被稱為人體的發動機。許多人在發現甲狀腺結節后異常緊張,害怕被診斷為甲狀腺癌。那么,甲狀腺結節就是甲狀腺癌嗎?真的被診斷為甲狀腺癌又該如何治療?本期新華網《健康解碼》邀請到湖北省腫瘤醫院副院長、頭頸外科主任陳健,請他為我們詳解甲狀腺的那些事兒。
新華網:今年的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周的時間和主題是什么?
陳健:今年5月25日至31日為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周,主題是甲狀腺疾病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甲狀腺疾病偏愛女性,超過1/8的女性在一生中會受到甲狀腺疾病的困擾,目前全球超過16億人處于甲狀腺疾病的風險中。甲狀腺疾病需要長期的管理、用藥、生活方式改變,部分還需要手術。即使輕微的甲狀腺功能異常也會嚴重影響生活,尤其是先天性甲減會對小兒的生長、身體和智力發育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害,而當前僅有1/3的新生兒可得到甲狀腺功能篩查的機會,所以將甲狀腺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癌癥等一起納入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對甲狀腺疾病的預防、診治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新版體檢專家共識也將甲狀腺功能納入必查體檢項目,這是應對我國甲狀腺疾病高發積極有效的措施。
新華網:現在體檢檢出甲狀腺結節的幾率很高,請問什么是甲狀腺結節?有哪些危害?
陳健:甲狀腺結節是由甲狀腺細胞異常、局灶性生長引起的病變。需要通過影像學如彩超檢查明確,臨床觸及的所謂結節,若不能被影像檢查明確,則不能稱為結節,可能是甲狀腺的腫大。甲狀腺結節發病率極高,我國最新的成人調查顯示,發病率超過20%。大多數甲狀腺結節并不影響生活,定期隨訪即可。在結節較大時,可能影響美觀、甚至壓迫氣管和神經,出現呼吸困難、吞咽不適甚至聲嘶。若結節為惡性時,可能侵犯周圍器官甚至轉移至頸部淋巴結和全身其他部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生命。此外,部分結節合并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甲亢或甲減,即使較輕微,也可能影響內分泌、代謝、心血管、消化和生殖等系統,有的還會引起嚴重并發癥。
新華網:如果查出甲狀腺結節,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需要什么特殊治療嗎?
陳健:檢查出甲狀腺結節首先要明確良惡性和有無甲狀腺功能異常。通常通過高分辨率超聲檢查幫助鑒別良惡性,準確率可以達到80%以上。對可疑惡性結節,可在彩超引導下,用很細的針抽取少量細胞,病理醫生處理后,在顯微鏡下觀察,明確良惡性。幸運的是,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雖然極高,但是惡性的概率較低,不足10%。大多數良性結節不需要手術,在影響外觀、影響呼吸等情況下,可以選擇手術或者其他微創手段處理。甲狀腺功能需要抽血來化驗,功能異常時需要及時處理,避免甲亢或甲減引起嚴重并發癥。
新華網:如果不幸被診斷為甲狀腺癌,需要如何治療?預后如何?會復發嗎?
陳健:甲狀腺結節并不等于甲狀腺癌,惡性概率不到10%。目前認為,良惡性結節大多有不同的發病機制,良性一般很少會發展成為惡性。甲狀腺癌主要包含四大類型,乳頭狀癌、濾泡癌、髓樣癌和未分化癌。現在隨著對疾病認識的深入,又分出了一些新的類型,如嗜酸性細胞癌、分化型高級別甲狀腺癌、低分化癌等。
總體來說,大多數是預后極好的分化型甲狀腺癌,通過手術、術后口服甲狀腺制劑、碘131治療等即可治愈。部分風險較低的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觀察,不急于手術。而未分化癌預后極差,和其他的一些晚期或難治甲狀腺癌一樣,常需要手術、放療、化療、免疫及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手段。髓樣癌惡性程度較高,分為散發性和家族性,其中家族性有遺傳傾向,與生殖細胞RET基因突變有關,部位位點突變有極高的發病風險,需要預防性切除甲狀腺預防髓樣癌的發生或密切監測。不管哪種類型的甲狀腺癌,都具有癌癥的普遍特征,即復發、轉移的特點,需要積極隨訪。
新華網:現在年輕人壓力陡增,成為甲狀腺疾病的高發人群,您有什么建議?
陳健:甲狀腺疾病現在被定義為慢性非傳染性甲狀腺疾病,疾病表現形式多樣,嚴重危害健康,但大多是可以有效干預和預防的,做到“兩好兩適兩離兩篩”,可以遠離或早期發現甲狀腺疾病。兩好是積極健康的好心態、健康規律的好生活習慣;兩適指適量運動和適度飲食,特別是適量碘攝入;兩離是指遠離輻射、遠離肥胖;兩篩是定期篩查甲狀腺功能狀態和對甲狀腺癌高危人群進行篩查。